劳动法律关系的程序保护

收录日期:2025-02-10 阅读量:
中文: 劳动法律关系的程序保护
英文:
收录于: 劳动力辞典
行业:制造,零售,服务
职业: HR

释义:

劳动法律关系的程序保护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运用国家赋予的强制力量,对劳动法律关系实现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依据法定程序,追究法律责任,从而督促主体正确行使劳动权利和切实履行劳动义务,保证劳动法贯彻、实施。劳动法律关系的程序保护是通过劳动执法活动保证劳动法律关系的正常运行。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立法、守法、执法是相辅相成的三个重要环节。国家立法机构制定各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使社会劳动关系的调整有了法律依据,也就是“有法可依”。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必须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要求来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将劳动关系提升为劳动法律关系,做到“有法必依”。同时,法是一种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列宁曾经指出:“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因此,国家必须赋予某些机构以强制力,对不履行劳动法义务的当事人追究法律责任,以使劳动法规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真正发挥调整作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就社会关系的调整而言,存在三个主要阶段:其一是法律规范形成和生效的阶段,即“实在的法”阶段;其二是法律关系产生和法律义务履行的阶段,即“实现的法”阶段;其三是司法保障阶段。有效的法律调整应避免将权利义务的确定留待执法阶段去解决。因此,有关劳动仲裁、劳动监察的规定只是程序法,而不再是实体法。

免费获取

卡思优派产业研究院独家汇总撰写白皮书

识别二维码

行业案例

某新能源汽车企业G:借力新技术新渠道应对新技能蓝领缺工
G公司专注于生产高端品牌新能源汽车,并为第三方提供电动汽车研发和整车制造服务。其目标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电动化解决方案,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慧出行行业的发展。一、聚焦企业用工背景作为高端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研发生产基地,G公司在成立第一年内完成了研发以及管理团队的搭建,第二年起招募生产团队,正式投入首款产品的生产。在生产初期,G公司主要依靠自主招聘和共享用工的方式进行生产人员的招募,共享用工人员来自兄弟企业。在前期市场订单量不饱和时,这两种方式能够基本满足用工需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量提升,订单激增,用工缺口逐渐增大,原先的这两种招聘方式显得捉襟见肘。人力资源部门主要遇到了以下几个难题:岗位对学历、地点和工作经历有一定要求,短时间内搜寻不到大量合适的人选,自主招聘效率低;共享用工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用工压力,但是随着秋冬用工旺季来临,借调人员人数有限,和用工缺口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当市场淡季来临、订单波动时,产线人员会出现富余,人力资源部门在妥善安置富余人员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处理不当会有法律风险。在不断增加的用工缺口以及提升的用工风险的
阅读全文 >>
行业实践案例
  • 芯片设计W公司-岗位外包

    芯片设计W公司-岗位外包

    芯片设计W公司-岗位外包
  • C公司---蓝领岗位外包案例

    C公司---蓝领岗位外包案例

    C公司---蓝领岗位外包案例
除了劳动法律关系的程序保护,你可能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