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思资讯
新鲜资讯赛道再出发
2022-03-10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以及疫情形势下灵活就业价值的显现,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如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如何保障其劳动权益,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每年度政府工作的成绩单和国家发展的风向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了今年的各方面发展预期目标,其中包括,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新就业形态是数字时代下的新型就业形态,比如临工经济、共享经济等。与传统就业方式相比,新就业形态在劳动关系、技术手段、组织方式、就业观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新业态从业者除了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也包括其他通过互联网平台从业的劳动者,如核酸检测员、社区网格员、在线学习服务师、信息安全测试员、互联网营销师、老年健康评估师等等。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为8.3亿人,其中服务提供者约为8400万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培育新就业形态,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除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新就业形态还能够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增加弱势群体就业机会、激发劳动者技能发展。保障新就业形态下就业者的合法权益,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体现。实际上,保护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建立完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等相关政策近年来已陆续出台。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2021年,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规范用工,明确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并通过健全制度,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地方层面上,广东、浙江、江西等多地也已经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例如上海,2022年2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强调平台要优化算法原则,禁止平台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遏制以罚代管。
目前,在试点已经实行的实践中,新业态劳动者受到职业伤害时主要有两种保障方式,一是单独设立职业伤害险,二是让传统的工伤保险来承担,相关制度仍在不断完善和创新。未来,相信新就业形态将会创造更多可能。